1969年,钱学森的父亲病逝,临终前留下遗嘱,把自己3000元遗产全部交给女儿钱月华。可当儿媳蒋英准备去送钱的时候,钱学森却强烈制止,这是为何?
(参考资料:人民日报——钱学森秘书涂元季忆蒋英:钱学森的贤内助2012-2-20)
1969年的一个夜晚,钱月华守在父亲钱均夫的病榻前,她满眼都是心疼,这位慈祥的老人,平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她和哥哥钱学森,如今却因病入膏肓的憔悴。
“有些人会因为题目中的‘东北’而买这本书,但买到后发现并不是专门写东北,可能会有些失望。”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徐前进倒是很坦然。不过他说,一个人如果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中生活过,应该就会知道,这些城市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,包括街道景观、建筑风格、日常习俗,等等。
钱学森长期在国外出差,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,在身边伺候着。 钱均夫喘着气,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。临终前,他拉着儿媳的手,嘱咐蒋英,他走后要好好感谢月华。
不久,钱均夫就永远离开了人世,蒋英按照他生前的遗愿,准备把钱均夫在中央文史馆的最后一笔3000多元工资补发款,全部留给钱月华作为谢礼。
就在蒋英准备将钱转给钱月华时,钱学森却出乎意料地否决了。钱学森解释说,爸爸多年没有上班了,这笔补发工资实际上是组织上对他的一种照顾。我们做子女的不能要这个钱,应退回给组织
蒋英她知道丈夫一直视国家利益为重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她才勉强同意了钱学森的做法。
钱学森就拿着那3000多元,亲自写信寄给了钱均夫生前工作的中央文史馆,诚恳地表达了退回的意思。
但文史馆的工作人员自然是拒绝的,他们认为这本就是钱老的薪酬,作为子女应该好好留存。可钱学森却是纹丝不动,最终在文史馆的坚持下,钱学森只好将这笔钱当做党费上交。
钱月华对此事其实并不在意,她早就明白自己哥哥的操守和担当,可蒋英却一直觉得亏欠了妹妹,一直到了80年代初,钱月华的女儿即将结婚那年,蒋英才抓准时机,将这笔钱转交给了钱月华,并详细讲解了事情的经过。
钱月华听后并没有怪罪,而是为哥哥的高尚品格感到自豪。为了不影响钱学森,这件事谁也没有告知他,一直到几十年后,钱老生病在医院追忆往昔才回想起这件事,感觉自己十分对不起妹妹。
这是,蒋英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点一点讲述给钱老,正如钱老在领奖时,说的那样,他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之高的成就,都要感谢爱人蒋英女士,是她多年来的理解和支持,才能让钱老无后顾之忧,一心埋头科研!
1955年,这一年对于钱学森和蒋英夫妇来说,都是别具意义的一年。
对钱学森而言,这一年他终于冲破了种种阻力,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- 归国报效祖国。
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顶尖专家,钱学森在美国已小有名气,受聘担任著名学府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兼实验室主任。然而,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却让他在异乡生活愈加无法适从。
新中国政府了解到钱学森的杰出才华后,第一时间向他发出了诚挚邀请,希望他能回国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出力献策。钱学森内心受到极大震撼,他几经权衡,最终下定决心离开美国,抛弃高额年薪和优渥工作环境,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。
归国之路并不平坦,钱学森一度遭到美国政府的打压和威胁,情况一度陷入僵局。最终在中国政府的坚持下,双方终于达成协议,放行了钱学森回国。
钱学森的归国,无疑给备受冷落的新中国航天事业带来了希望的曙光。很快,在钱学森的带领下,中国的导弹导航系统和火箭技术逐步进入正轨,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。
钱学森被誉为"新中国导弹之父",奠定了他在国人心中不朽的地位。与此同时,钱学森归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他的妻子蒋英在这一年也重拾了自己的音乐梦想。
蒋英自幼就怀着对艺术的热爱,尤其是对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。在美国期间,她一直在音乐学校接受着严格的专业训练,可谓是呕心沥血。直到1955年,蒋英终于获得了实现音乐梦想的机会。
当年,蒋英在美国已小有名气,不过她对音乐事业的追求并不止于此。钱学森决定回国后,蒋英也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机会,选择跟随丈夫共同回到祖国。
一回国,蒋英很快就被中央实验歌剧院聘为独唱演员,从此,蒋英开启了自己光荣的艺术生涯。凭借出众的嗓音才华和甜美靓丽的外表,蒋英迅速在歌剧院崭露头角,成为了叱咤群雄的歌唱明星。
每当蒋英在舞台上高亢嘹亮、旷世绝唱时,台下总是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声。她用纯朴优美的嗓音,诠释着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,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。
不过能更好的照顾丈夫,蒋英主动放弃了独唱演员的工作,将重心转移到了声乐教育事业。
从那时起,蒋英一直致力于培养年轻的声乐人才,凭借自己扎实的音乐功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,她传授给学生们诸多宝贵经验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人才,在声乐教育领域也是桃李满天下。
蒋英常常自嘲没能给钱学森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,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恩爱缱绻的婚姻。钱学森在蒋英身上,找到了最可靠的家国情怀。
而蒋英也为自己嫁给这个伟大的丈夫而无比自豪。他们通过细微之处互相扶持,用平凡构筑非凡国内实盘配资,共同谱写了一曲曲爱与奉献的赞歌。